日寄 2024-04-11

作于: 2024 年 4 月 11 日,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

还是定时15分钟先,感觉并没有太多想说的。

昨天刚注册了龙空账号。

实话实说,我写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同人小说以来一直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写故事的, 是不是有这个天赋,或者说,长期的兴趣?

兴趣应该就算最好的天赋了。

抱着这种时不时就会蹦到脑海里的想法,工作这六七年来,其实也写了一些废稿,从没有能坚持到讲完一整个 故事的时候。

所以,思来想去,现在还有在屏幕前面坐几个小时,想讲个故事的想法,应该只是一种抗拒了,对讲个故事 之外的事情产生了抗拒,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实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冲动。

得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又感觉很残忍,像是对几年来那种希望的全面否定,然后产生了这个看似理性反思出来的 结果是不是又是一种逃避?是否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评价压力导致的错觉?

在这种烦躁的情绪中注册了龙空,尝试输入一些信息来舒展自己过度活跃的思绪。

半夜看完了雪花创作法,还有剧情流创作的那篇文章,对照五六年前买的那本《故事》,还有几年来看的一些 剧作结构,感觉有些收获。

看下来,最欣赏的观点是,人物是一种精神、想法的人格化体现。以及把握主线,在有限的空间里放飞想象。 借这个机会反思了一下从看完 Fate/HF 以来的想法大纲,发现正如文章所说的那样,我以为我写下来的想法 是我的想法,其实不是。

那些键盘敲出来的想法、故事,其实是 Fate/HF 这部作品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的重建和反射,它还不是我的想法。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反思,又陷入一个新的思维陷阱:那什么样的故事才是“我”想讲的故事,而非是对外界刺激 的反射?

我一直以来相信的一点是,人的经历是人的唯一性来源。每个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他的经历不可复制,是因为 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如果。从马唯物角度说,物质的第一性在先,意味着“我”并不是我,我是一段历史,物质运 动的过程,是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我”不存在。

那“我”的想法,“我”的故事,自然也不存在,我的每个想法都来自外界影响和刺激,我的每个创作冲动都是社会 系统整体运动的一部分。

我对文章中,关于故事是来自对外界影响的反射,还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这个反思角度很认可。

人的认知是局限的,在创作人物的时候会对这一点愈加有深刻理解。一个作家能写出来什么样的人物,源于他的 生活经历,他的阅读、鉴赏经历,他对矛盾的认知和思考。

从这个角度看,平庸的作品,其人物、故事,并没有融入作者的经验和思想总结。良好的作品,起码是一面不错的 镜子,对某个观点或思想的二次表达。优秀的作品当然是一种精神、思考的具象化。

当然这都不涉及精神内核是否有违社会伦理道德和大众认知,我懒得叠甲了,总之,至少优秀的作品,结构是完整 的,框架是稳固的,内核是有灵魂的。做个噬魂怪挺好。

写了太多了。

最后还想提一嘴的就是,才知道原来头部作者这么赚钱。惊完羡慕一下。

就这样,超时17分钟。

/杂谈/ /日寄/